首页 > 曹魏遗址遗迹 > 许昌市曹魏遗址遗迹 > 正文
许昌市曹魏遗址遗迹

历史疑案,许昌探访:这两家结下冤仇,至今互不通婚

发布时间:2021-05-18  点击:

2020年12月27日下午,赵部长、梁先生我们一行三人拜谒“魏文帝庙”之后,马不停蹄,奔郗庄(张潘镇)而去,探访郗虑墓。

乡间新修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,宽窄适当。路两旁成行的树木,虽然新栽,也落尽叶子,但仍像稚气少年,朝气蓬勃。路旁新置的公交站牌,很是醒目,随时提醒人们处在什么位置。村民们称这条路为“观景大道”,名副其实。虽然已过冬至,但今天阳光明媚,从车上测温计看,14度。这样晴暖的天,很便于野外探访。

车行至郗庄村口,只见公交站牌上写着“郄庄”。一“郗”(xì)一“郄”(qiè),哪个正确?

一入村,见一群村民在阳光下晒暖,有蹲有坐有站地在一户门口闲聊。我们下车,寻问“郗虑墓”。村民们围拢来,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我们介绍。

原来,这个“郄(qiè)庄”,用的不是“郗 ”(xì)字。村民发音非常准确,而我则以为是他们念“转音”了。

从网上搜索,这两个字并不互通,实实在在是两个字。“郗”,古地名,在河南省沁阳县,也作姓。“郄”(xì),古同“郤”,缝隙、间隙;作姓时读“qiè”。

一郄姓村民领我们到墓前。只见村南边的一大块空地上,矗立着一高大墓冢。冢前分别置有许昌县1987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许昌市2017年公布的市级文物标示碑。两块碑上,均刻“郄虑墓”三个字。

查民国二十二年《许昌县志》,曰:“郄虑墓,在城东四十里毓秀保郄庄(一说为东汉末年郗虑之墓)。”看来,那时已搞不清是“郄”还是“郗”。史书看,无论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甚至《资治通鉴》,均是“郗虑”而不曾见“郄虑”。——这恐怕又是历史“疑案”。

墓冢被荒草裹盖着,像盖了一层厚被;周围是人高的青松,在冬日特别显眼,像日夜守卫的士兵;松树的外围,则是比房还高的杨树。杨树虽然落尽了叶子,但其挺拔,倒像更加威武的兵士。与松树、杨树相伴的,便是各种杂草,埋脚掩膝。草与落叶相互混杂,颇显荒凉。墓冢的土围及其身高,远远超过常见的一般墓冢。

村民告诉我们:“松树,是去年栽的!当时,北京一郄姓人,不知怎么知道这里有郄虑墓,专程来祭拜。临走,给我哥留下两千元钱,让我们郄家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先人。他走后,我们便商量买了一些松树苗,围着墓冢栽了一周。”

的确,有了一圈松树的守护,这个墓的保护就更有保障——像孙悟空保护唐僧,化缘前围绕师傅,用金箍棒划个圆,无形中,妖魔鬼怪等外来力量不得近前。

墓的后边也就是北边,现在还是一个很大的坑。村民说,那是堆墓所挖。“几年前,这个墓被盗。当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,发现这里有个洞,洞周围有很多又长又宽不是很厚的砖,上边还有花纹。”村民指着墓的西南方说。

该村民还告诉我们:“郄虑原是汉献帝的御史大夫,后来密谋杀害曹操,被韩浩告发,曹操将郄家灭九族,掘地三尺,埋在了这里。当时,郄家有个小男孩,趁乱,跑了,就跑到东边的张家庄。张姓人家收留并保护了小男孩,这才保留了郄家的根。因为姓韩的告密,直到现在,郄姓和韩姓还不通婚。”文保单位的标示碑上也刻有意思相同的文字。

郄庄东边确有韩庄,我们又去探访韩庄,以印证“郄、韩不通婚”的说法。

韩庄人同样热情,先领我们去看村中的“韩家碑”,依稀可见该碑是明代碑,其它字迹模糊。然后又领我们去见一长者,说他那里有家谱。这长者,颇有仙风道骨之气。原来,他是一位退休教师,自己配中药,给自己治病,用他的话说:“自己的病自己治,放心!”遗憾的是,家谱已被另一人家拿去,不在村中。

临别,长者特意从生着火炉的低矮暖和的小屋出来,叫人将同去的梁先生唤回,特别嘱咐他并让他转告我们:“我们这个韩,不是郄家说的韩。我们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。”

关于郗虑,可查的资料不多。《三国志》中有三处:

一是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,天子(汉献帝)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时裴松之的注,大意是:郗虑年少时曾受业于大儒郑玄,建安初年为侍中。有一次,汉献帝特别诏见御史大夫郗虑和少府孔融,问孔融:“鸿豫(郗虑的字)有何优点?”融答:“可与他论道而不可与他权柄。”郗虑听后,当即举笏反驳道:“过去,你孔融主政北海,弄得北海政散民流,你会做官吗?”从此,两人不睦。曹操曾写信和解二人。

二是建安十九年十一月,曹操派华歆进宫抓捕伏皇后。当时,汉献帝正与御史大夫郗虑坐,伏皇后披头、散发、赤脚,从他们面前经过时,皇后拉起汉献帝的手,央求道:“不能救救我吗?”献帝曰:“我也不知命在何时!”然后,献帝回头问郗虑:“郗公,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!”郗公默然。之后,伏皇后及其宗族即被曹操所杀,死者数百人。

这则史料与《后汉书》中载曹操《假为献帝策收伏后》的策文有出入。策文曰:“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,其上皇后玺绶,退避中宫,迁于它馆。……”接着,《后汉书》又曰:“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,勒兵入宫收后。”

可以看出,抓捕伏皇后,是以郗虑为主、华歆为副的。也就是说,郗虑虽然是汉献帝的御史大夫(负责监察百官,相当于今天的纪检书记),但他的屁股已经坐在了曹操的凳子上。

这也能合理解释两个问题:第一,当献帝回头问他“天下宁有是邪?”的时候,他只好装聋作哑。第二,当曹操被封为“魏公”时,汉献帝派郗虑持节策命而不是他人。

三是《刘劭传》中:刘劭曾是御史大夫郗虑举荐的,不久,郗虑被免职。被免原因,无从知晓。可以肯定的是,这则史料是郗虑在《三国志》中最后一次出现。

如果比较《三国志》和《后汉书》中对郗虑的记载,可以看出:

1.郗虑、孔融互相轻视、诋毁对方。

2.郗虑已知曹操对孔融不满,借机多次向曹陈述孔融罪过,并通过曹除掉孔融。看来,他对孔融怀恨在心。

3.曹操、郗虑互相利用,罗列罪名,最终除掉大儒孔融。

4.郗虑是个摇摆人物。他一不像杨彪、荀彧那样,是坚定的“拥汉派”——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;二不像郭嘉、董昭那样,是坚定的“拥曹派”——对曹操忠贞不二。他是摇摆于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“骑墙派”。因为,他是大汉的御史大夫,又充当了曹操抓捕伏皇后、铲除孔融的爪牙。

至于郗虑是否被曹操所杀,是不是韩浩告的密,史书并无记载,应是“郄庄”一带的传说。

以上推断,如有不妥,敬请赐教。

【作者简介】黄青喜,1987年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,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教授,曹魏文化研究所长,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;许昌市第五、六、七届政协委员;许昌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;民盟许昌市委委员。

上一条:陈寔墓